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后勤保障 > 疫情防控
【防疫科普】学校疫情防控问答50条请查收!
栏目:疫情防控 发布时间:2022-09-30

学校疫情防控问答50条

1、疫情防控总策略和总方针是什么?

总策略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方针是“动态清零”。

2、疫新冠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坚持科学精准防控,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疫情,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3.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4.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有哪些?

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多为2-4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感染剂量更低,致病力减弱,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现有疫苗对预防该变异株所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效。

5.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群范围是哪些?

从最开始对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到全民抗疫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再到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

6.加强免疫接种范围是哪些?

对于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不可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当前重点是提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

7.五早措施是什么?

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聚集性疫情的定义、发现途径及报告时限要求分别有哪些?

聚集性疫情定义: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2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发现途径:聚集性疫情主要通过常规诊疗活动、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审核分析、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以及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等途径发现。

报告时限要求:聚集性疫情应在2小时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报告。

9.密切接触者如何管理?

密切接触者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外出时必需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发生较大规模疫情时,为缓解集中隔离点资源严重不足,可采取“5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5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采取“7+3”管理的密切接触者,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在居家健康监测的第3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采取“5+5”管理的密切接触者,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一次核酸,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2、5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隔离管理期限为自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暴露后算起。解除集中隔离后应“点对点”闭环返回至居住地。

10.密接的密接如何管理?

密接的密接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本人及共同居住人员不得外出,每日应做好体温和症状监测,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11.密切接触者应当于多长时间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发现密切接触者应当于8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2.密切接触者人员转运时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是什么?

转运时工作人员应穿防护服,戴手套、工作帽、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司机应穿工作服,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手套。转运后须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

13.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时对车辆有哪些要求?

(1)转运使用的救护车需具备转运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基本条件,尽可能使用负压救护车进行转运。

(2)专车专用,驾驶室与车厢严格密封隔离,车内设专门的污染物品放置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剂和医疗垃圾袋等。

(3)转运时应保持密闭状态,转运后及时对车辆进行终末消毒,开窗通风,使用过氧化氢喷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车厢及其物体表面。

(4)转运重症病例时,应随车配备必要的生命支持设备,防止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病情进一步恶化。

14.入境人员如何管理?

入境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在居家健康监测的第3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解除集中隔离前,第一入境地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应及时将入境人员相关信息推送至目的地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做好信息共享。

15.高风险区的划定标准、防控措施及解除标准?

划定标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可调整风险区域范围。

采取封控措施:足不出户、上门服务。

核酸检测要求:在实施封控后前3天连续开展3次检测,第1天和第3天完成两次全员核酸检测,第2天开展一次抗原检测,后续检测频次可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解除管控前24小时内,应完成一次区域内全员核酸检测。

解除标准: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16.有高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如何管理?

对有高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17.中风险区的划定标准、防控措施及解除标准?

划定标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中风险区,风险区域范围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划定。

采取管控措施:足不出区、错峰取物。

核酸检测要求:在实施管控后前3天连续开展3次检测,第1天和第3天完成两次全员核酸检测,第2天开展一次抗原检测,后续检测频次可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解除管控前24小时内,应完成一次区域内全员核酸检测。

解除标准: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低风险区。

18.有中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如何管理?

对有中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在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管理期限自离开风险区域算起。

19.低风险区的划定标准与防控措施?

划定标准: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为低风险区。

采取防范措施: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离开所在城市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0.有低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如何管理?

对有低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3天内应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健康监测。

21.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健康监测内容?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主动报告至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医学观察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社区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辖区疾控机构报告。

22.如何科学佩戴口罩?

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就医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口罩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23.涉疫场所暴露人员是指哪些人员?

指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同暴露于婚(丧)宴、餐馆、超市、商场、农贸(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和密闭场所,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判定原则的人员。

24.集中隔离点(临时隔离点)的“三区、两通道”是指什么?

隔离区、工作准备区(生活区与物资保障区)、缓冲区,工作人员通道、隔离人员通道。

25.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侧有哪些?

勤洗手、科学戴口罩、主意咳嗽礼仪、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1米线、常通风、做好清洁消毒、保持厕所卫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核酸检测、疫苗接种。

26.“十大症状”是哪些?

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

27.“四方责任”是哪些?

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师生员工自我管理责任。

28.“三案”是哪三个方案?

开学工作方案、学校疫情防控方案、学校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29.“九制”是哪九个制度?

健康状况排查制度、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勤跟踪登记制度、停课复课证明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消毒制度、校园安全保障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疫情信息上报制度、疫情处置制度。

30.学校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是谁?

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是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落实分级管理和分层管理要求,把疫情防控责任层层压实到年级、班级以及每一个师生员工,重点压实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管理学生的责任。

31.学校疫情防控主管责任人是谁?

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主管责任人,负责学校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的制定,应急工作人员的调度和队伍组建,资金与应急物资保障,部门协调等方面工作。学校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是学校疫情防控的具体责任人,负责参与防控工作方案的制定并具体组织实施,牵头组织分管领域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责任落实和措施落实等。

32.学校疫情防控直接责任人是谁?

科室主要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是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在各自岗位上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落实,学习贯彻新冠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加强师生健康状况日常监测,及时反馈报告疫情信息。

33.学校疫情防控的两大关键目标是什么?

一是把一切可能携带新冠肺炎病毒进入校园的人、物以及进入路径找到并采取切实管用的措施加以阻断;二是第一时间发现携带新冠肺炎病毒的人和物并按照处置规范迅速进行处置。

34.学校疫情防控的着力点有哪些?

一是严格扫验“行程卡”、“健康码”和“场所码”;二是严格落实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制度;三是严格落实校医室或临时留观室的管控措施;四是严格落实配戴口罩制度;五是严格管控进入学校物品。

35.学校开学前疫情防控应重点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疫情形势和工作要求制定完善开学方案、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报属地县(区)和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后方能开学。同时,要完善健康状况排查制度、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勤跟踪登记制度、停课复课证明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消毒制度、校园安全保障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疫情信息上报制度、疫情处置制度等9种制度,并组织开展好应急演练,开展健康监测,环境清洁消杀和物资保障等工作。

36.学校开学当天疫情防控工作重点是什么?

根据开学前对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旅居史调查核实情况确定好可以返校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师生员工暂缓返校,待当地风险等级降为低风险后(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返回低风险地区),居家隔离7天,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身份、云南健康码绿码、绿色行程卡、测量体温、佩戴口罩方可返校。有10大症状的要暂缓返校,待治愈后再返校。学生开学时要错峰、错时报到,避免造成人员聚集。3个边境县的师生员工严格按照当地指挥部的防疫要求执行。

37.开学后疫情防控工作重点有哪些?

要加强教育培训。多种方式宣传普及新冠肺炎和各类传染病防治知识,强化体育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管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严格校门管控。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登记制度,不漏一人。禁止校外无关人员、车辆入校。要严格实行闭环管理。寄宿制学校开学后前两周封闭管理,一律不允许走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落实全程防控,实行家校“点对点”管理。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外出报备制度。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校园安全“三防”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管控水平,实行监控系统24小时值班巡查制,加强宿舍管理,强化学生教育,严防学生翻墙外出。要严格大型活动管理。开学后前三周不举办开学典礼、晚会、军训、交流学习等大型聚集性活动。有50人以上校外人员参加的聚集性活动,要制定疫情防控方案,逐级报批,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要落实小网格管理。要按照学校布局,细分管理网格,错时错峰上下学及就餐,要进行小班化教学,尽量减少人员聚集。要规范处置异常情况。坚持晨(午、晚)检、因病缺勤跟踪登记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老师或校医在处置发热等“十大症状”时,一律及时联系定点医院,由医院派出专用车辆闭环转运到发热门诊规范处置。要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学校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领导要带头值班值守,深入一线指导、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妥善处置舆情。时时关注舆情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加强舆情管控,杜绝舆情事件发生。

38.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对象是什么?

走读师生、请假外出师生、私自出校学生、临时入校人员、入校物品和车辆、发热或出现新冠肺炎“10大症状”的师生。

39.“三码”是什么?

“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

40.“两测”是什么?

“健康监测”、“核酸检测”。

41.行程码异常、健康码为“红黄码”的师生员工如何处理?

发现行程码异常、健康码为“红黄码”的人员,立即静态管控,迅速按学校应急处置程序逐级上报学校领导,学校按程序立即上报属地疾控部门处置。

42.发热或有“10大症状”之一的师生员工如何处理?

要按照处置规范做好个人防护立即将其送校医室或临时留观室留观,校医或值班老师要迅速电话联系定点医院,由定点医院规范处置,不得在学校滞留。留观人员留观期间和转运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做好个人防护,直至医院告知风险解除。新冠肺炎患者待治愈后须持医疗机构健康证明和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返校后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持续检测7天。

43.住校学生和教职工如何精准管理?

要严格落实晨、午、晚三检制度和辖区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后每天至少20%抽样核酸检测制度。原则上学生核酸检测要做到每次每个班级、每间宿舍都有20%学生参加检测。要周密组织,确保5天内实现不漏一人全覆盖,确保每名师生的核酸检测间隔不超过5天。


44.走读学生和教职工如何精准管理?

要严格落实家校闭环管理措施,在校外规范佩戴口罩,出家门前进行测量体温等健康检测,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学校、班主任,并规范送定点医院处置。要严格落实走读师生每2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查验制度。共同居住人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有“10大症状”之一的,要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并按照处置规范进行处置,待共同居住人风险排除后才能返校。

45.请假学生和教职工如何精准管理?

要建立严格的师生请假外出校长批准制度。请假师生返校时须持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和7天内的行程轨迹。确认没有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地区旅居史的请假师生,在返校后的第1、2、3、5、7天均需进行核酸检测。

46.私自外出学生如何精准管理?

各学校要强化学生管理,堵塞一切学生私自外出的漏洞。发现私自外出学生后,要立即送到学校临时隔离点留观,排查清楚外出行动轨迹及接触的人员和物品,发现异常立即按照处置规范进行处置;若无异常,可回班上课并在第1、2、3、5、7、10天进行核酸检测。

47.校医如何精准管理?

学校与定期保供单位签订责任书,监督落实保供单位的疫情防控责任。保供人员要相对固定,进入校园必须规范佩戴口罩,出示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货物和车辆不得进入校园,由校内人员到校门口消杀后驳运。

48.临时入校人员如何精准管理?

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校,特殊情况需要入校的,必须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经校长批准同意后方可进入,并且不准在校园内留宿过夜。进入校园施工人员,要规范佩戴口罩,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尽量避免与师生接触。

49.定期保供人员如何精准管理?

学校与定期保供单位签订责任书,监督落实保供单位的疫情防控责任。保供人员要相对固定,进入校园必须规范佩戴口罩,出示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货物和车辆不得进入校园,由校内人员到校门口消杀后驳运。

50.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时机是什么?

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机构人员,常态化下应做好相关人员症状监测。辖区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感染者后,应及时组织完成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后续可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按照每天至少20%的抽样比例或按照辖区检测要求开展核酸检测。